貓咪的耳朵小巧又可愛,但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。如果發現貓咪耳朵有異味、頻繁抓耳或不停搖頭,可能是耳螨、細菌或酵母感染所致,這些問題不僅會令貓咪感到不適,還有可能影響聽力。為了幫助貓奴們及早發現異常,獸醫Dr. Doris Li為大家介紹貓咪耳朵的構造、清潔與檢查方法,並解答大家最常關心的耳朵問題。
如何自行檢查貓咪耳朵?
貓咪的耳道呈 L 型,先向下延伸再轉向內側,最深處才是耳膜。這種構造容易積聚耳垢、皮脂和皮屑,為細菌和真菌提供溫床,因此貓咪的耳朵比人類更容易發炎。主人檢查貓咪耳朵時可留意:
- 耳殼內側:正常應是淡粉紅色,光滑且沒有皮屑。若紅腫則可能已有發炎跡象。
- 氣味:健康的耳朵不應有異味,如果聞到酸臭或腐爛的氣味,就要特別留意。
- 耳道分泌物:翻開耳殼檢查,如有啡色、黑色,甚至黃綠色的分泌物,可能是炎症的徵兆。
- 貓咪行為:如果貓咪經常搖頭、抓耳朵,甚至連耳背或耳下方也不停搔癢,代表耳朵可能很癢或疼痛。嚴重時,甚至出現「飛機耳」(耳朵向後貼平)或耳血腫,這通常是因為貓咪過度抓撓耳朵,導致耳內微血管破裂。
如何正確清潔貓咪耳朵?
許多貓奴擔心貓咪抗拒清潔耳朵,但其實只要方法正確,過程可以輕鬆又安全。
準備工作:
- 寵物專用洗耳水
- 棉花球或化妝棉
- 大毛巾(如果貓咪容易掙扎,可用來包裹身體,使其安心)
清潔步驟:
- 直接將洗耳水倒入耳道,或先用棉花球沾取洗耳水,再擠入耳內。
- 輕輕按摩耳道底部約 20 秒,幫助溶解耳垢與分泌物。
- 按摩後,讓貓咪自行搖頭,將污垢掉出來。
- 最後用乾棉花球擦拭耳殼內側及可見的耳道部分。
注意事項:
- 棉花棒只能清潔耳朵外圍,千萬不要深入耳道,以免傷害耳膜或將污垢推得更深。
如果貓咪特別抗拒清潔,可以請另一個人幫忙安撫,或用零食分散注意力。另外,從小讓貓咪習慣耳朵被觸摸,也能使牠更容易接受清潔。若貓咪極度抗拒,不要強行處理,建議請獸醫或診所護理人員協助,必要時甚至可使用輕微鎮靜,確保清潔過程安全且減少貓咪的壓力。
是否一定要用寵物專用洗耳水?
不少貓奴會問:「可以用清水代替洗耳水嗎?」Dr. Doris Li解釋,清水無法有效溶解耳垢,反而可能殘留水分,導致細菌滋生,引發感染。因此,建議使用水劑型洗耳水,而非油劑型產品,因為油劑可能讓耳道不透氣,增加發炎風險。此外,也要避免含酒精或精油成分的洗耳水,因為這些成分可能刺激耳道,甚至引起過敏反應。理想的洗耳水應該是無色、無味、不起泡的水劑,才能溫和而有效地清潔耳朵。
多久需要清潔一次貓咪耳朵?
清潔耳朵的頻率應根據貓咪的耳道分泌情況來決定,並沒有固定標準。如果貓咪屬於「油耳型」,耳垢較多,建議每 1 至 2 週清潔一次。但如果耳垢較少,則不需要頻繁清潔,只需定期檢查,確保耳朵乾淨即可。Dr. Doris Li 特別提醒,過度清潔反而可能刺激耳道,引發發炎,需適量進行。
清潔後仍有異味怎麼辦?
如果清潔耳朵後仍然聞到異味,甚至發現耳朵紅腫、分泌物增加,或貓咪持續搔癢,那麼問題可能已經不單純是耳垢累積,而是感染或發炎,應立即帶貓咪就診。獸醫會透過耳鏡檢查是否有膿液、耳道增生或狹窄等問題,必要時還會進行細菌或真菌培養測試,以確認感染類型並對症治療。
千萬不要自行購買耳藥膏隨意塗抹,因為使用不當可能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,令耳炎反覆發作,更難根治。
哪些貓咪較容易有耳朵問題?
某些品種的貓咪,如摺耳貓和捲耳貓,因為耳道較窄、通風不良,加上耳骨較硬,耳垢更容易累積,發炎風險比一般貓咪更高。因此,這些品種的貓咪更需要主人定期檢查耳朵,及早發現問題並處理。
拍攝及撰文:黃滈琹
受訪專家:李祉君醫生
日期:2025-03-25
更新:2025-03-25
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資訊和知識,並不應被視為個人的醫療建議。我們強烈建議讀者在進行任何醫療決策之前,諮詢專業的獸醫或醫療專家,根據寵物的具體情況和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做出適當的醫療決定。多謝你的理解和支持。